您的位置:首页 > > 佛法研究

佛教讲经

时间:2016-09-09   点击:8132
佛和道都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想,有相同也有差异。
道家把宇宙一切的本体称为”道”,佛家把一切的本体名为”佛”,异名而同出.说的都是世界的本源。常人才会去分出二者的差异。学佛的路径方法要多些路虽不一,通达却是同一个地方。
1.《清静经》说:
静经大道无形,生育天地;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;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;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。夫道者:有清有浊,有动有静;天清地浊,天动地静;男清女浊,男动女静;降本流末,而生万物。清者浊之源,动者静之基;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
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静;澄其心,而神自清;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灭。所以不能者,为心未澄,欲未遣也,能遣之者: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;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;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;三者既无,唯见于空。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;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;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。寂无所寂,欲岂能生;欲既不生,即是真静。真常应物,真常得性;常应常静,常清静矣。如此清静,渐入真道;既入真道,名为得道;虽名得道,实无所得;为化众生,名为得道;能悟之者,可传圣道。上士无争,下士好争。上德不德,下德执德,执着之者,不明道德。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为有妄心,既有妄心,即惊其神,既惊其神,即着万物,既着万物,即生贪求,既生贪求,即是烦恼,烦恼妄想,忧苦身心,便遭浊辱,
流浪生死,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。真常之道,悟者自得;得悟道者,常清静矣。这几句话: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;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;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;三者既无,唯见于空。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;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;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。寂无所寂,欲岂能生;欲既不生,即是真静。真常应物,真常得性;常应常静,常清静矣。如此清静,渐入真道;既入真道,名为得道;虽名得道,实无所得;为化众生,名为得道;本就是部佛经。
印度与华夏的上古文明,殊途同归.今人不知,强设藩篱,想想也是无法的事,本来就难懂,大家都乱说也是正常的事了,过程之中,不达终点之说罢了.也能增益,只要心生信心,也算福德。
《清静经》是道家典籍,其内质思想与佛家的解空是一样的.这本经典所表达的”道体”就是佛家的自性.圆满十方世界,如如不动.不增不减.精神,物质,思想都入从中产生出来的。
2.佛说:
我令一切胎生,湿生,化生......皆入涅槃而灭度之,众生有所得灭度者,实无得灭度者。
佛说我要让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,正真认识而消灭无明,度达圆觉的大光明境界.众生得到达这种大光明境界了,是他们得到了什么吗?不是的,没有任何所得.因为那大光明境界就是”空” 就是清静经里的”既入真道,名为得道;虽名得道,实无所得;为化众生,名为得道”所以佛的成佛,道的得道都是一无所得.进入了佛家的圆觉之境,道家的清静之地.这二种认识都是人间异名罢。
佛就是道,道就是佛.非水火不融,实仍空无一物,连这种”空无一物”的认识都空掉了的境界,连这种空无物的认识都空掉了的境界都空掉。
3.“空”是佛家用来说人的:
人是什么,手是人吗?思想是吗?如果说手是人,那猪足和手有什么差别。思想才是人的本质吗?我们看书会想,如果没有书,想不是就没有了吗?那我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?
“我”在那?什么才是我?佛家说人所以能认识这个世界的功能,才是真正的“我”才是“心”。那么这个功能才是“我”,肉体不过是这个“认识功能”所产生的一种认识。佛说“觉”就是这个意思。那么“觉明”就认识到每个人所以是人,是因为有了这个认识世界万事万物的功能,这个“功能”无形无体。象虚空一样但又不是虚空。那么“明觉”就是众生认为自已,看到的,听到的,思考的都是明明白白的感观到,这就是“明觉”也就是众生迷昧的根源。
4.那么物质是怎样来的来:
天,地,高山,流水,四大就是:地,火,水,风这样是怎样来的来。佛家认为这样物质都是这那个“功能”也就是“觉明”就产生出来的。是妄相。不是真正的存在,这个世界只有那个“觉明”才是永恒的,就是佛家说的“如如不动,不增不减,遍满十方,脱生离死。”
佛家说这个世界物质的一切都可以分下去,用现在科学观,就是“分子”,“原子”,“夸克”佛家说这是“邻虚尘”就是小到无限度的接近虚空,就是数学上的无限小。也就是说物质都是由“无限小的微粒构成的”这个科学现象就出了一个“哲学难题”就是用无数个“虚空一样的无限小的微粒”组合成了物质世界。佛家说问:那要多少个“虚空”才能组合出一个“苹果”,人真的是吃了“无数个虚空”就饱。物质世界的本质是“虚空”的。是人的本性产生的“认识功能”就是佛家说的“识”,眼看,闻听,味觉,触感,意想,法生,是六识。但是人有第七种“识”还有最高境界的第八种“识”就是“般若”佛有了“般若”就脱离生死了。进入了生命,宇宙,思想的本真。也就是佛语的“如如”“真如”佛家非常详细的说明了,物质,思想,等等是“空”只是受语言束缚,无法直通。
观其心,心无其心;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;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;三者既无,唯见于空。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;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;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。寂无所寂,欲岂能生;欲既不生,即是真静。真常应物,常应常静,常清静矣。如此清静,渐入真道;既入真道,名为得道;虽名得道,实无所得;为化众生,名为得道;再来看这几句文字,就容易懂了些。得道就是“觉明”实际上那有什么得到。
佛,是觉悟者的意思。觉悟了的人,就是佛。佛陀教导不同根器的众生,有种种方便说法。有了后来的经律论三藏。最终的目的,无非是叫人出离烦恼,了脱生死痛苦。而达到这个目的,需要两个因素:慈悲心和大智慧。佛陀没有教我们无欲无求。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,示现种种因缘,种种方便,教化众生了脱烦恼和痛苦。难道,这不是愿望吗?作为一个人,我们的佛道,就是要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,对众生都有益的事情。不要贪图短暂的享受,损害更多众生的利益。也就是所谓,树名要树百世名求利要求千秋利立功要立万世功而这些,仍然只是过程。仍然不是究竟的东西。但是至少不枉做人。